人生经历

查看分类

回国五十年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时间:2017/7/21 11:15:35 次数:

回国五十年记忆

          2016年12月8日,是我回国五十年的纪念日,一眨眼就过了半个世纪,心情难免格外激动,难以抑住起伏的心绪,浮想联翩。

      五十年的人生道路,多少值得回味难以忘怀的记忆。五十年人与事、沉与浮,有的让您欣慰、有的让您骄傲、有的让您沮丧、有的让您悲愤。但不管怎样,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磨难也好、伤感也好、幸褔也好,都在我的人生留下难以磨灭的轨迹。

      而让我人生颇有戏剧性转变的是五十年前的今天,感慨颇多,记忆犹新,写写这段故事也觉得蛮有意思,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同时给下一代从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去评估人生的成长价值。

      当年二十一岁的我,确是非常幼稚和单纯,您说背叛也好、不孝也好、甚至是愚蠢也好,都已经不重要了,统统都已经成为历史,沒有必要去论证。但有一点我的自信并没有变,相信伟大的祖国会更加富强昌盛,相信自己,无怨无悔,报效祖国是我唯一的选择,永不回头。我真实感受生活在祖国的沃土是多么的幸福和自由,使我成长成为一个让人放心的社会一员。父母、亲戚、老师、学生、朋友都是在羡慕和赞扬我选择的道路。我中学时代,印尼美那多(又名万雅佬,是我出生的地方)华僑中学的校长杨伟文还写了一封盛赞和充满爱心的信,老师的肯定,使我感到慰藉。

      是的,我回国之前饱受亲戚以及老师、同学、好友的种种不同的非议,有的是好心劝解和说服我,不要回国;有的是骂我愚蠢去受苦;有的是支持和鼓励我回国深造。我左右为难,一种是亲情的关爱,一种是友情的厚望。

      当时年青的我,脆弱的心灵承收不少的思想压力。六十年代的祖国还是非常贫瘠,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经济的压力多大我浑然不知,但我经过反复的琢磨毅然选择了回国。我能实现自己回国的梦想还是要感谢我的上司群益中学的校长余国万和教务处主仼徐梅斌老师,是他们培养我成为一名有识之士。66年自从学校被封闭之后我依然默默的给学生补习功课,那时中国驻印尼使馆对在华校工作的老师申请回国規定了几个条件,一是25岁以下,二是回国读书,三是未婚,这一切我都符合,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将可以实现。我向父母再次提出回国要求,不再被拒绝了。

      回想在64年6月我在高三的时候,教我们历史的李天芳老师经常灌输给我们爱国的思想,宣传祖国的美好和发展前景,在老师的熏陶下我就一直梦想回国。毕业之后,学校对64届高中毕业生,前十名成绩优秀的同学、予以保送回国升造的待遇,我非常荣幸入围了,但父母並没有准许我的请求(这是当时保送回国升造的基本条件),我是富家子弟,母亲特别疼爱,希望我留在身边陪伴,并且准备了相当的资金让我去经商,母亲一直在劝解,我伤心痛哭了三天,思想非常固执的要回国读书。母亲看到这种尴尬的局面,心里也很矛盾,随后答应我三年之后考虑我回国的安排(其实当时父母想通过三年的劝解让我放弃回国),我才渐渐平息下来。但我仍然违背父母的意愿,并没有隨父母所愿经商,而是报考並录取厦门函授大学,还不声不响去应聘教师岗位,刚满19岁的我尽然给校方录用並破格让我去教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兼班主任,这是对我莫大的信仼和重视,也是对我的能力和学识的认可。

        十二月八日那天,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二十多年养育我的父母、亲友,师生,非常兴奋提着两个简易的皮箱去机场。我们一群学生登上法国大型飞机回国,离开了美丽的曾经养育我的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到了柬埔寨我们一行人改乘两架小型飞机飞往广州。

      在机场我们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心情是格外激动,大家心潮澎拜,热血沸腾——我们回到祖国了。解放军载歌载舞在欢迎侨生的到来,我们这些年青的海外赤子,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之中,感到无限的温暖,眼泪夺眶而出。我们乘着两个大巴回到侨生接待站,那时已经是晚上,路上什么情景我已经不记得了。当我们回到接待站,已经先前在補校读书和先抵达的侨生在学校门口沿路在欢迎我们,盛大的情景在当时来讲是我第一次见到的。下车后我们新侨生一一和在校同学握手,感慨万分,幸福感难以言表。我们被安排在22栋宿舍,室内摆放八人共宿的碌架床。当晚学校还赠送每人一套棉衣和棉被,我记得当时虽然天气比较冷但我们这一群侨生还是穿着短袖,祖国的温暖再一次感受到甜滋滋的。

       说也奇怪,那天我们在宿舍里准备睡觉,外面的吵闹声不绝于耳,莫名其妙的感觉,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心中总是在嘀咕着,难道祖国真是人们所说那么的不平静吗。回国前早就听亲友讲袓国好乱,但总是认为那是别有用心的人在诬蔑,心中难免有些疑惑,难道这是海外老师们常说黎明前的黑暗吗,这一切现实只能等到第二天揭晓。

      第二天早上我们所见所闻全然不是我们在海外想象的那么美好。宿舍面前张贴的大字报(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大字报类的东西),全是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刘少奇、邓小平,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非常敬仰和爱戴的刘少奇竟然要被打倒,纯洁的心被这些近在咫尺的大字报击碎了。期望和忧虑交织在一起,难以理解,而且当时不可能理解。

      接着到食堂吃早餐又看到的一片乱哄哄的争论声,看到老师在被一群学生批斗,天哪,这是什么尊师之道啊,不可理喻,脑子一片空白,伤感、疑惑、失望突然在眼前闪现。幼稚的心灵被这一切眼前的事实所剥夺了。

     事后我们了解到那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发生的一切,原来是国务院下达了关于侨生到农村去参加劳动锻炼的12月7日的电文,对这个电文补校和接待站的同学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几天过后宿舍的同学一起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在寻求答案。深感我们这些满脑子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资本家子弟需要洗礼。

      我们很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和气氛,感觉很郁闷,在短短的时间里我和饶志煌、吴顺元、张汉松等组织了多奇志战斗队,由于我们在一批侨生之中年龄算是比较大一点,因此他们很尊重我们的想法,经过动员共有41名侨生于l967年3月22日第一批到清远华侨农场学习、劳动,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段经历还有很多故事且听下回分解。